符号与伦理的交融史:评《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中华读书报,2022(10)
触物圆览:《文心雕龙》“比兴思想”的一个符号学分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春之卷。
经学的象征还是文学的隐喻?——刘勰之“兴”新论.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47)
中国传统符号思想的研究典范:评苏智《〈周易〉的符号学研究》.符号与传媒,2019(19)
孙少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生,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成员,曾为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讲师。研究领域为符号学、叙述学。在《符号与传媒》《外语学刊》《探索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曾主持科研项目:广东科技学院校级青年科研项目“新媒体语篇中图文关系及意义建构认知研究”(GKY-2017KYQN-15)(已结项)。
广义叙述学中的一个新兴理论:评王委艳的《交流叙述学》.探索与批评, 2023(01).
视觉叙事语篇中人际意义建构的认知理据——以一组电影海报为例.外语教育, 2019(00).
言语行为中取效行为和取效效果的认知研究.外语学刊, 2018(05).(合作,第二作者)
大学生英语演讲语篇中的元话语修辞功能分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9(02).
构筑元时代的理论版图:评唐小林《信息社会符号学》.符号与传媒,2023(01)
看不见的较量:新媒介环境下符号自我的还原.宜宾学院学报,2021(11)
符号叙述学视域下的算法信息分发及其反思.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2)
结构的失衡:符号自我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化.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03)
叶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符号学遗产。先后在《符号与传媒》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目前正在开展汉代术数符号思想方面的研究。
传统符号思想进路:评《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符号与传媒,2022(2).
马翾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2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符号学理论、社群研究等。
群体与组织传播的理论重构——一个文化符号学的视角.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2(06)
合作与抵抗:合唱作为中国性少数群体传播实践的特殊形式——基于一个酷儿合唱团的民族
张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1级艺术学理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批评。
韩嘉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2023级博士在读。四川大学百佳研究生,国奖获得者,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符号美学。
胡易容,韩嘉祥,艺术符号媒介论纲.符号与传媒,2022(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