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共有45个方(梯)队受阅,多数武器装备首次亮相,充分展现抗战英雄部队的血脉传承,充分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阅兵活动既注重历史传承,又富有时代特色,在设计上亮点颇多,让我们一起来解码阅兵风采。
临时观礼台整体呈现三个“人”字,形成“三人为众”的概念。此次纪念活动,广场的景观布置遵循“尚中”的原则,以北京中轴线为主要通道,两侧对称布局。广场在颜色的选择上统一且庄重,分别是金、红、绿——金色采用的是丰饶金,红色选用的是城墙红,而绿色选用的是橄榄绿。
年号台的主体选用了长城作为标志性设计语言,左右各7只和平鸽雕塑则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荣历程。14只和平鸽,也是这次年号台设计的画眼,代表了亿万中华儿女、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追求的和平、守望的和平。
放飞气球采用的颜色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深蓝色和浅蓝色六个颜色。根据工作安排,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负责450个气球的吹制与结绳,平均7到8秒完成一个。气球吹的大小也有严格要求,空中爆裂落地后还可以完全降解。
此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包括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
体现“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4支战略兵种代表新域新质力量。
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专门安排了无人、水下、网电等新型作战力量群。
以作战体系编成,涵盖陆、海、空3个军种预警指挥、战略投送、对面打击等多域作战力量。
按照实战要求混合编组,有的梯队编有多种机型,还有不少机型挂载武器装备受阅。
7架歼-10表演机压轴出场,拉出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
国旗护卫队是唯一一个无伴奏,自己踩点的队伍。他们要经过两次队形变换、四次步伐变换,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到广场旗杆下。走在最前方的升旗手,需要擎着高3.81米,重达30斤的国旗杆稳步向前。挂旗杆,要分毫不差将30斤的旗杆挂入副杆顶部的卡槽里。
仪仗方队的三名旗手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广场。他们都是“90后”,平均身高1.89米,都曾经担负300起以上的仪仗司礼任务。
徒步方队中,仪仗方队第一个走过广场接受检阅。作为中国排面、“最帅天团”,他们一出场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仗方队正步步幅必须精确到75厘米,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
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乐团,由千余名官兵组成,进场最早,撤场最晚。全程站立演奏接受检阅,检验演奏水准、战斗作风。
联合军乐团在演奏队形编排上,整体设置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他们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脍炙人口的抗战经典曲目,还有一些体现时代特色和强军风采的新创曲目,也是第一次在广场奏响。
作为“国之礼器”的礼炮,堪称是最震彻云霄的声响。礼炮部队由56门礼炮组成,80响鸣放,铭记胜利80年。56门象征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
中国人民总体形成领导指挥下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这就是“4支军种+4支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参阅的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按照战时要求,编组了精干的保障力量,装备联合保障实现了向战术层面的延伸,全程高效支撑高强度、快节奏训练实施。
●本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受阅方队擎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
●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战略兵种方队擎崭新军旗亮相九三阅兵,首次集中展示。
●参阅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装备都是体系编成、混合编组。
●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很多是大家关注的明星装备,还有一些是首次公开亮相。
●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是首次对外展示。此次亮相九三阅兵的高超声速导弹方队包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等武器。
●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