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5月21日至23日,“创新致未来”IBT交叉融合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研讨第一期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70余家单位的20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在站博士后及博士后管理人员参加,聚焦信息技术(IT)与生物科技(BT)交叉领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平台。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香港工程院院士邝得互分别作特邀报告,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思考,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在“院企联合培养博士后:携手并进促产学研合作”圆桌论坛上,深圳先进院合作导师代表与联培单位代表围绕博士后的联合培养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议题进行交流,并分享联合培养经验,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平台与博士后之间的合作机制。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博士后作为科学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应致力于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在推动科研工作的同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5 月 22 日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时进行。其中,生物技术前沿分论坛聚焦合成生物、生物制造等方向,探讨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信息技术前沿分论坛围绕医学成像、传感技术等领域展开交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分论坛重点关注 AI for Science 等创新应用。青年学者和博士后们踊跃汇报研究成果,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在特别设置的全国博士后管理人员工作交流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后管理人员嘉宾围绕各自单位的管理实践和经验,进行报告分享和深入交流。
今年是深圳市开展博士后工作30周年,30年来全市累计培养博士后超20000名。目前深圳市在站博士后规模超6400人,自然科学领域占比超过95%,成为推动深圳市科研创新的重要源头活水。
据介绍,目前,深圳先进院共有964名在站博士后,其中78%来自双一流高校,25%拥有海外博士背景,累计培养博士后2826人。近三年,依托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制度及深圳市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的双轮驱动,深圳先进院出站博士后中75%扎根深圳,80%服务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指导,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深圳先进院与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共同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FMD 论文速览:ALK变异等位基因频率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潜在不可靠性
FoAR 作为一种气候适应策略的城市几何形态对炎热沙漠气候条件下户外热舒适度的提升作用
FIE 西安交大陈杰教授:原位构建用于可见光下光化学CO2还原的Cs3Bi2I9WO3 0D1D 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