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举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
栏目:分类二 发布时间:2025-05-23

  5月21日下午,作为“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厦门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在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市政园林局主办,来自各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环卫主管部门的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和面对面的经验交流,共探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化路径,推动全社会形成“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的良好氛围。

  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在会上分享了其“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学校将垃圾分类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活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评价”五条有效路径,构建起立体化的分类教育体系。

  依托“敬、静、净、竞、精”五“jing”校园文化,将垃圾分类与保持环境整洁干净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班级文化墙、垃圾桶周边区域巧妙融入分类元素,让分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学生心田;校园活动成为分类教育的“活课堂”,科技节的分类调查、艺术节的“变废为宝”创作、读书节的分类征文、体育节的分类主题竞赛精彩纷呈;课堂教学则实现分类教育“全学科渗透”,开设专门的分类指导课,依托市教育局编印的地方教材,通过科学课、道德与法治课等载体开展专题教学;社会实践层面,学校以“小手拉大手”模式拓展教育半径,开展假日小队等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开展绘本共读、分类宣传等活动;创新构架“校园-家庭-社区”三位协同评价体系,将垃圾分类从意识宣传升级为全场景行为规范,深度融入学生成长评价与班级考核机制。

  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样构建起校内外联动、知行合一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帮助孩子们将垃圾分类从认知转化为习惯。

  在经验交流环节后,参会代表实地参观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校园分类实践场景,学生讲解员结合校园生活日常,分享垃圾分类学习体验,现场演示垃圾分类小游戏的不同玩法。“像跳格子、飞行棋等,每个游戏格子里都藏着垃圾分类知识,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就把知识记牢了。”六年级学生讲解员陈玥瑶说,在课堂教学中,垃圾分类知识也是必修内容,“我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带动全家人做好分类。”

  随后,全体人员转场至湖里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及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新路径。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师尤雅在学校负责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她表示,此次参观深受启发,计划回校后增设垃圾分类课程、开展趣味活动,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公共机构肩负着示范、引领、教化三重责任,本次观摩会旨在通过“看现场、听经验、学做法”,推动各部门深刻把握垃圾分类工作规律,举一反三、取长补短。观摩会现场,市市政园林局市容处、市教育局德育处等相关负责人对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相关负责人说,厦门垃圾分类工作长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既得益于市民的自觉行动,更离不开公共机构的率先垂范与教育系统的创新实践。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将分类工作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有效模式,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把好经验推广出去,带动更多学校,播撒文明绿色的种子。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